GMIC大會網易專場,探討教育消費升級與短視頻新趨勢

2018-4-28 09:32  |  作者:徐洋


  4月26日,以“AI生萬物”為主題的第十屆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在北京拉開帷幕,網易傳媒以“內容新生態:從流量到價值”為主題舉辦專場論壇,就教育付費、短視頻等行業熱點話題與行業權威嘉賓展開分享,并宣布“網易公開課將進軍教育付費領域”、“網易號將大力扶植中腰部賬號”等重點業務方向。


  據國內知名移動大數據服務商QuestMobile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各綜合新聞資訊APP用戶總量及月活用戶增長率均呈放緩趨勢,整體月活增長率不超過9%,移動資訊行業已從流量的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
  爆發式流量增長已成過去式,平臺之間的競爭焦點將轉移至用戶粘性、用戶商業價值、付費潛力等維度上。在這場“從流量到價值”的升級過程中,網易新聞將大力投入打造“教育付費”與“短視頻”內容,努力構建內容行業健康的新生態。
  “免費”“付費”雙管齊下,網易公開課引領教育消費升級


  在內容付費的風口之下,如何滿足用戶多元化的知識攝取需求,是否能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及高效的學習體驗,決定著“教育付費”是否能真正落地扎根。網易傳媒內容創新業務總經理劉晶表示,2018年,網易新聞將升級旗下教育社區“網易公開課”,全力探索付費教育新模式。
  (網易傳媒內容創新業務總經理劉晶)
  劉晶表示,網易公開課擁有8年沉淀和超8000萬用戶量,是國內最早的在線免費教育社區,為用戶提供著海量、優質的知識內容。這些“免費”內容承載著知識傳播的職責,而即將上線的“付費”功能則將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的知識解決方案和更高效的學習體驗。
  目前,網易公開課已聚集了一群年齡跨度18-45歲的優質用戶群體,擁有“高知、高粘、高質、年輕”的特征。這樣的用戶群體已經擁有學習的習慣和熱情,但還需要更高效、更系統的課程與產品體驗。
  為深化“定制化知識解決方案”,網易公開課將與國內外1000個付費內容生產方展開深入合作,引入優質付費內容,擴大內容覆蓋品類。并對公開課APP、公開課PC端和公開課社交端均展開設計,打造“三位一體”教育體驗,滿足用戶不同的學習場景,提供多元化產品體驗。
  網易公開課將以“讓思考有價值,讓思想有回聲,讓分享知識成為習慣”為使命,通過免費、付費內容雙管齊下,滿足用戶不同層次、不同目的和不同場景的知識消費需求。


  打造內容新生態,網易號賦能中腰部短視頻創作者
  流量被頭部創作者全盤收割,尾部UGC內容質量欠佳,中腰部創作者數量明顯不足,短視頻行業創作者分布整體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型。在內容品類方面,經歷“娛樂”及“搞笑”品類頭部高峰后,其余品類流量急劇下跌,短視頻賬號品類分布呈斷崖式。
  為了讓每一個優質的短視頻賬號均能享受平臺流量,網易號推出大力扶植中腰部賬號的政策。網易號對中腰部賬號的定義是:月總VV((Video View)位于10萬至50萬之間,粉絲數量在10000至50000區間內的短視頻創作者。這一定義根據網易號平臺所有視頻類賬號經“中位線算法”得出,即取網易新聞月流量中位數及月粉絲量中位數為中點,進行范圍輻射。
  為了給予中腰部賬號最大的流量支持,網易號平臺將重點打造“訂閱+垂直化推薦”機制。“訂閱”機制主要解決賬號主體對流量掌控權的問題,讓賬號得以在平臺上經營粉絲,通過優質內容獲取粉絲粘性。而不同于常規“泛化”的算法機制,“垂直化”算法將讓機器推薦的顆粒度更細,解決的是內容品類豐富性的問題,通過日趨垂直的推薦機制,讓各種品類的內容都能較為均衡地獲取流量。
  網易傳媒副總編輯田華表示,網易新聞的理念是“內容有態度,算法有溫度”,網易號致力于將算法和內容的推薦做的更加垂直,真正把用戶關心和需要的內容傳遞出來,并讓MCN和網易號平臺一起戰斗、共舞。


  (網易傳媒副總編輯田華)
  此外,網易號平臺還將推出新的內容浮現機制,如“清單”欄目及“主題”欄目,通過內容運營的手段,不斷加強受眾對創作者本身的感知度,一定程度上解決算法推薦機制的弊端。
  通過以上的策略,網易號致力于實現“萬人千VV計劃”及“萬人萬粉計劃”,讓原本被頭部內容壟斷的流量得以均攤到中腰部賬號上,為中腰部創作者“吸引粉絲、獲取流量、贏得變現”提供更多可能性。
  網易號將通過更加創新、開放的平臺運營策略及扶持計劃,為短視頻創作者帶來更多流量及價值,助力多元化內容的高效分發,達到平臺、MCN、創作者與用戶的共贏局面。
  內容行業的下半場,把握內容價值,打造健康的流量分布體系,提供系統化知識方案,構建完善的內容生態,成為行業共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緊跟內容生態新形勢,網易新聞將著力“教育付費”與“短視頻”兩個領域,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的有效信息閱讀體驗,與行業伙伴攜手共建完善的內容生態。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