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東省政府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濟南開幕。本屆博覽會以“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設主會場、分會場和線上平臺。 ......
8月22日,作為第四屆中國匠人大會線下活動之一的掇珍市集在成都開市。該市集匯集了來自全國50余家國風品牌商家及成都非遺代表,通過展覽、非遺體驗、匠人對話等方式,為市民游客帶來一場沉浸式的匠心之旅。 ......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23日我國將迎來處暑節氣,這標志著炎熱暑天即將結束。此時節,涼意漸起,秋水瀲滟,秋日的風景在廣袤的大地上如水墨畫般鋪陳開來;辛勤的人們在田野間忙碌,為豐收努力勞作。 ......
家住貴州省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航街道的苗族姑娘張娟娟是一名“95后”,由于外婆和母親都是村里的蠟染能手,她在從小的耳濡目染中對蠟染也懷有濃厚的興趣。長大后,在外地上學的張娟娟畢業后回到家鄉,主動學習傳承 ......
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舞陽農民畫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其構圖飽滿、色彩絢麗、造型質樸,生動記錄了農村社會發展變遷,展現了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當地正積極探索農民畫與 ......
66歲的李長滿是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保安鎮眉底村人,從十幾歲開始學習繼承祖上獨特的空心掛面制作技藝,是洛南手工掛面制作技藝的省級非遺傳承人。他以當地優質石磨小麥粉、秦嶺山泉水、食鹽為原材料,經過和、搟、揉 ......
暑假期間,在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許多民間非遺文化傳承人以志愿者的身份,在該縣各鄉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設公益非遺課堂,教孩子們學習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侗笛等非遺技藝,更好地讓侗族傳統文化在侗鄉 ......
5平方米的戲臺上,啟新木偶劇團的演員提著木偶又說又唱,臺下觀眾連聲叫好。在江西省廣昌縣塘坊鎮,這支由當地農民藝人組成的草根木偶劇團長年活躍于贛閩交界山區。他們忙時下田,閑時登臺,為農村群眾送去歡聲笑語 ......
8月13日至14日,位于德國首都柏林東部的世界公園舉行以“文化遇見園林”為主題的文化節,向人們展示各國豐富文化。...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白露是一年中早晚溫差最大的季節,白天能達到二十九度左右、晚上只有十幾度。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白露節氣有哪三候,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白露節氣有哪三候 一候: ......
揭裱修復是一門使破損古舊字畫“起死回生”再現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傳統技藝。河北省石家莊市書畫文物揭裱修復師胡凌波自幼學習這門古老的傳統技藝。40多年來,經他手修復的古舊字畫上萬幅。據胡凌波介紹,書畫揭裱修復 ......
入伏后,江南夜晚暑氣仍舊蒸騰。暮色四合,浙江海寧一處鄉鎮中心廣場卻人頭攢動,一場皮影戲正在上演。 鑼鼓齊奏,絲竹高鳴,三尺絹布后藝人指間方寸撥動,一只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探頭探腦的烏龜背上,“噠噠”啄了 ......
今年8月7日為立秋,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從立秋開始,陽氣漸收,萬物內斂,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結果。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
戶撒刀,因產于阿昌族聚居的云南德宏州隴川縣戶撒鄉而得名,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62歲的阿昌族男子項老賽是戶撒鄉本地人,14歲師從父親制刀,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現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阿昌族戶撒刀鍛 ......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又是一年七夕時,牛郎織女鵲橋會。七夕即至,如何在夜空中尋找牛郎星、織女星,感受這段跨越千年、生死不渝的浪漫愛情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