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不獎超支不罰的背后
——江蘇中超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對于成本和質量的新理解
對于江蘇中超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超電纜)1號車間車間主任來說,盡管車間10月份用銅量超過了定額,他卻并不擔心因此受罰。因為在中超電纜,既沒有節產獎勵、也沒有超額處罰。
對于電線電纜行業來說,其80%左右的成本來自最為關鍵的原材料——銅,業內稱之為“料重工輕”。因此電線電纜企業都會對銅的使用量采取定額制,即按照基本制造工藝和標準化生產的要求,以車間或生產廠為單位,規定其每月使用銅的數量。盡管中超電纜也實行了用銅定額制,卻沒有依據定額進行獎罰,只是要求對不符合定額的現象(尤其是超額)予以分析,找出原因,進行整改。
在中超電纜董事長楊飛看來,對節約者進行獎勵、對超支者進行處罰,雖然會起到鼓勵一線車間少使用銅等材料,從而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但這種管理也會產生副作用,就是容易出現“偷工減料”行為,最終受到影響的是產品質量。“如果一線員工因為超支使用原材料被罰款,他們就會想方設法通過節約的方式找補回來,必定會出現‘偷工減料’的問題,產品質量也就無法保證?!睏铒w解釋說,這正是“偷工減料”成為影響國內電線電纜整體質量的重要因素且屢禁不絕的主要原因。實際上,企業雖然節約了成本,但損失了質量,其實是得不償失。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電線電纜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上市公司,早在公司成立之初,中超電纜就非常注意通過質量樹立品牌,尤其是對電線電纜中比較常見的因“偷工減料”帶來的計量方面不準問題,更是率先“亮劍”,公開承諾中超電纜“每一百米電纜絕對足足100米,缺1米賠10米”的質量保證。
楊飛認為,質量沒有保證,很多時候不是企業能力的問題,而是觀念和意識的問題。為何“偷工減料”會存在、計量不準會有土壤,原因就在于當成本、利潤和質量發生沖突時,企業選擇犧牲質量。他給記者舉了個例子,電線電纜產品常見的破壞性試驗測試,國家標準要求3.5倍電量、5分鐘不被擊穿。如果企業出于成本考慮,可能會在兩倍電量、3分鐘沒有擊穿時就停止實驗。這一方面在于擔憂按照標準生產會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存有僥幸心理,認為質量能夠滿足使用要求。
目前,中超電纜通過嚴格堅持原材料檢驗、過程檢驗和出廠檢驗三檢制度,強化過程檢驗,實施上下工序間互檢,嚴格執行高于國家標準的內部控制標準,有效保證產品生產質量。尤其是原材料“不獎不罰”計量新政,有效杜絕了“偷工減料”現象。